新聞中心
2014-05-28 14:17:26 在近一周的時間里,記者跟隨中紡聯區域結構調整調研組赴承接東部轉移較為突出的陜西、四川、重慶等地進行了調研,考察走訪了當地多個紡織產業園區。在實地調研中,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中西部承接紡織產業轉移的熱情,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新特點: 當地政府主導作用日益明顯 調研中,有一個特點十分明顯:相比于以前產業轉移大多屬于企業自發行為,在當前的產業轉移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更加明顯。 “當前的產業轉移大多是在地方政府的主觀戰略布局下,由政府引導規劃,企業積極參與的整體行為。在此過程中,產業園區規劃建設與地方經濟發展戰略緊密結合,堅持產城一體化生態發展!敝袊徔椆I聯合會副會長張延愷指出。 咸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咸陽市曾是我國重要的紡織工業基地,但在新時期,紡織產業發展止步不前,企業陷入困境。在陜西省委、省政府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從2011年開始,咸陽市決定通過老廠的搬遷改造和產業升級,建立園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大力發展紡織工業。正是基于這種思路,咸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應運而生。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目前園區北區規模已基本形成,企業搬造進展良好,企業重組穩步實施,招商引資工作有效開展。目前已啟動建設項目24個,總投資達60多億元;共簽約項目11個,總投資達260多億元,產值達340多億元!标兾魇∠剃柺姓泵貢L、咸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忠平介紹。 如果沒有政府的大力支持,這些成績顯然很難獲得,作為園區的當家人,李忠平對此有更深的體會!皬捻椖苛㈨、論證,到征地、建設、搬遷,再到推介、洽談和招商,沒有各級政府的支持,就沒有園區的今天!彼f。 和咸陽一樣,在調研組走過的四川彭州、成都以及重慶等地,當地政府都在積極規劃,加強引導,為承接產業轉移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成立專門機構,加強園區建設,提高服務水平,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決心和信心讓人振奮。 |
